中言

简论初中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四种倾向:一是没有略读,全以精读课代替之;二是略去不读,既然可略也就可弃;三是粗略地读,听记几个词语就罢;四是学生自读,略读就是你自己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建构富有操作性的策略,以便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略读课文;存在问题;教学对策 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只在于了解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还在于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初中六册课文总共169篇,略读课文占79篇课,可见教材编审者对略读课文的重视,这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但略读课文该如何定位?略读课文是教还是不教?该怎样教,怎样学?不少老师和同学感到困惑。 对略读课文教学现状的认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及策略的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梳理对略读的定位及教学策略,澄清略读概念以及对略读教学的误解和操作误区,做出成体系的易于操作的实施方案,为实践提供便利和依据。 一、 关于“略读”的相关概念 (一)略读 1.略读,一种阅读方法 李德成在《阅读词典》中对略读这样解释道:“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童话、语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数量大,范围广,在现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不得不学习一些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而略读是众多快速阅读方法中的一种。 2.略读,一种课型 略读作为一种课型,是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它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精读文章,每学年至多不过六七十篇。初中三年,所读仅有两百篇光景,再加上高中三年,也只有四百篇罢了。倘若死守着这几百篇文章,不用旁的文章来比较、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精读文章,只能把它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因此,略读课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不仅仅是阅读方法,更是延伸到课外阅读并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凭借。通过略读课型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略读课文担任着不可或缺的任务。 (二)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是使用略读教学的课文,是与精读课文相对的二种文选类型。1956年的教学大纲提出“阅读教学的进行采取讲读法”,所以才有讲读课文的叫法;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教材修订者认为“讲读法”已经落后于新课程理念,讲读课文改称为精读课文,相应地就有了略读课文的叫法。 安排略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不需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在略读时要结合精读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略读课文是很好的巩固、拓展、运用和提高的样本,所以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关系密切,作用又有所不同。 (三)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顾名思义是针对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进行的教学。略读课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它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略读的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我们经常见的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大都着力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就可以,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如果说精读课文教学重在认识、吸收,那么略读课文教学则重在巩固、运用和拓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承担着“行”的责任,它是学生走向独立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原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决不能让学生胡乱读过一遍就算”。所以,略读课文教学虽然不用像精读那样面面俱到,但是必须认真对待,潜移默化,掌握阅读的本领。 二、 略读课文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四种倾向:一是没有略读,全以精读课代替之;二是略去不读,既然可略也就可弃;三是粗略地读,听记几个词语就罢;四是学生自读,略读就是你自己读。 (二)略读课文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略读课文教学理论系统的缺失 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记诵和考查上,而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材料的内容,并对以后的阅读能否有促进作用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而,阅读理论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精读课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对略读课文的研究,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教学操作也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另外,以考试为导向,年复一年,根本不能培养学生具有个性的自主阅读,学生几乎没有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阅读能力,甚至使有些学生丧失了阅读的信心和兴趣。 2、各个学段略读教学的断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略读在各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是有层次的:3-4年级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5-6年级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7-9年级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到了高中则是要求灵活运用略读方法,目的是要提高阅读效率。由此可见,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任务和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过程性和阶段性。 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有明确的学段要求,但是由于缺乏整体有效的规划和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年级要训练哪些内容,掌握哪些本领,每学期要达到什么程度,年级之间的层次性很不明显,缺少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各年级之间教学内容重复,学生没有新鲜感和成就感,无论教哪个年级都会把“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看作必须经过的阅读教学过程,于是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公式化、概念化,脱离了阅读的本来面目。 3、对阅读主体的关注不够 目前,学生自上小学开始,读书就没有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只为考试,为升学。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太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习惯等阅读准备要素的培养。欣赏性阅读、消遣娱乐性阅读也没有明确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 定位好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效自读的前提和保证,有效就是要有能力实现预期目标,能够有预期的效果,只有明确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才可能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收到实效。目前略读课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模糊。上课的时候不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甚至以考试为导向只解决字词问题等,这样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略读课收效甚微。 略读课所用课时少,阅读要求也很低,所以就要在教学时有所取舍。可以一课一个目标或两个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主要问题,以此来带动整课的学习。目一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内容相对简单的容易设置,只需要明白中心问题就可以;内容相对复杂的就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二)与精读课文进行组合教学 对于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在思想内容或语言表达方面可以自然衔接的情况,可以尝试将两者组合进行教学。《给女儿的一封信》所处的九(上)第二单元中还有《傅雷家书两则》,可以结合这两篇进行教学,学习他们对艺术的深切感悟,对亲情、爱情的诊释,感受名家对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通过这些学习综合提升的对人生和爱情等的认识。又如八(下)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精读课文《敬畏自然》从宏观上议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略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说明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的悲剧,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两篇文章内容相关,《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浅显易懂,可作为补充材料与《敬畏自然》一起学习。这样,《敬畏自然》作为论点统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为论据证明,可谓是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再如七(下)“名人单元”的略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可与精读课文《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三篇课文描写人物的角度和记叙的异同,进而在比较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既然是略读,出发点应该是学生,落脚点都应该在学生怎么读,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读上。略读课文在选材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阅读。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成为阅读的实践者,获得切实的收获。教师在略读课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为”的是对学习程序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和给予学生及时的点评、恰当的鼓励;“不为”的是越姐代危、影响学生。如《月亮上的足迹》符合中学生的探险心理,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又如表现亲情单元的《诗两首》,无论是泰戈尔的《金色花》,还是冰心的《纸船》,都是从儿童的视角来看母爱、赞母爱,是学生喜爱的作品。同时,略读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大都浅显易懂,就是《五柳先生传》《马说》《愚公移山》等文言文,书下注释也非常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结合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文言知识来解决,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来增加自己的积累量。 (四)发挥课堂阅读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将学生逐步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阅读是文章实践能力的一个方面。只有通过读者自身反复地、长期地历练,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才能真正养成阅读技巧。”‘课堂上学生掌握的基本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查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指导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是那些地方需要精读。 初中略读课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初中生要训练的主要是理解性阅读,是为高中阶段的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奠定基础的阶段,因此对初中生展开的略读课文教学是很重要的任务,有待于更多的同仁参与实践和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