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言

在石马吃猪顿

朋友青野在微信对话框里发来一句“周六去石马吃猪顿吗?”我毫不犹豫地回了一个表情“OK”。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猪顿情有独钟。记得小时候的我特别盼过年,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倒计时了。其原因不仅仅是过年有压岁钱、有好吃的、有新衣服,也不仅仅是过年可以放鞭炮、玩扑克、走亲戚,更是过年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儿,比如杀猪、做黄粿、做豆腐、煎麦芽糖……


这些有趣的事儿中,最有趣的就是杀猪,杀猪可以吃猪顿。那时,我们村有三四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养猪,一般人家至少养两头,多的四五头,就算是单身汉也要弄头猪养养,否则,过年吃什么呢?每户人家,过年杀一头猪是必不可少的。春节是农家最隆重的节日,过年自然是一年中最大的事情,人人都盼望来年有个好运气,所以,与过年有关的事情都要讲究个好兆头。于是,杀过年猪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挑个好日子。进入腊月后半月,杀年猪大戏就陆续上演了,遇到杀猪的好日子,屠户从早上三四点开始一直杀到傍晚。


杀了猪,每家每户都要请吃猪肉,这个猪肉宴就叫吃猪顿。吃猪顿时,关系亲近的请两三个甚至全家,关系一般就请一个。农村人淳朴也客气,小孩子不懂事,往往是一请就到,但看到母亲的暗示,只好装模作样客气一番,其实心早已飞到猪顿上了。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叫一次是断断不会来的。这时,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任务就来了,一次次地往请不来的人家跑,就是拉也要把客人拉来。有的特别客气,就是拉也不来,于是,小孩子就用上了绝招——啼哭,见孩子都哭了,最客气的人也自愿来了。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吃猪顿也要弄个五六桌,气氛相当好。


因为那时穷,东家就得好好算计一番,把猪顿弄得体面又节约。吃猪顿总要吃猪肉,但那时猪肉是希贵的,总不能让人把一头猪的肉吃去一半吧。于是,猪脖圈就成了吃猪顿的专用肉。这种肉不带一丁点瘦,放到锅里一烧,一块块肥肉像玉米粒一样往外拱,不吃肥肉的我看着都反胃。但那时的人,肚里油水少,往往是一大锅这样的猪脖圈也能吃个底朝天。当然,像我这种不吃肥肉的人,在猪顿上也还是有许多美味可口的菜可吃的,那放进滚烫的猪肉锅里的笋干、白菜、猪血、豆腐、罗卜干、苦菜干,哪一样不让人垂涎欲滴?


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总是令人难忘。如今,有人约我去农村吃猪顿,我还是欣然响应。


12月31日,我们驱车14公里,来到位于市区北隅海拔665米的半山坡上的石马村。只见村庄四周群山环抱,村前沟壑险奇,村后竹海连绵,村中阡陌纵横,宛若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其中,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等仿佛在不经意间已荡然无存。

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奔腾向前的石马雕像。它不但展示了马的完美雄姿,而且表现了马之意志坚定、奔腾向前、忠诚善良、团结友善等精神特质,象征着石马人团结向上、开拓进取、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


石雕的旁边是一块记载村史的石牌。从碑文上看,该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同行的石马村民介绍,唐朝末年,石马村先祖管氏因避战乱自金陵迁徙至此,为隐世避世,在这里狩猎、种竹、垦荒、耕田,繁衍生息,耕读持家,家风良好,村风淳朴。经一代又一代人的苦心经营,管氏家族逐渐兴旺,立足县城发展家业,至北宋时走出名臣管师仁,名望如日中天。之后,管家下山入城,相继外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家谱中查出山东高密管家自宋代由龙泉石马岗迁出,于2010年来龙寻根祭祖。与管氏一同在石马岗生活的的还有郑氏一门,郑氏部分外迁,还有子嗣坚守故园,成为石马村的大姓。宋代之后,又有陈、蒋、李及其他姓氏陆续迁入,形成今天以郑、陈、蒋、李四大姓氏为主的格局。


走过石碑,我们来到小广场前的风雨长廊。古色古香的风雨长廊横贯小广场一侧,连接石马村两边,成为石马村景的交汇点。这个风雨长廊不仅有诗境之美,更有绘画的形式之美:农家小屋,菜畦农田,那是块面;流水,炊烟,那是长线和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风雨长廊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媒介。风雨长廊内,村里老人、妇女边晒太阳边聊天,外来的客人忙着拍照留影,那场景,岂一个其乐融融能够表达其意境。


穿过风雨长廊,我们沿着连接石马村民居的村道拾级而上,来到到了位于半山腰之上陶然山房,可惜主人不在家。据村民介绍,这是石马村第一栋高档次的民宿,其风格十分独特。周边竹林环绕,竹叶婆娑,空气清新,旁边一个青瓷制作体验区正在建设中;室内大厅的墙壁上有壁炉,壁上还放一些青瓷瓶罐,碗瓢盆杯之类皆为青瓷器物,房间也古色古香,暖色的基调搭配得恰到好处。室外的自然古朴与室内的典雅精致、农房的传承与现代都市建筑在农村的应用高度融合,住此既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又可脱离繁华都市的喧嚣,真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从陶然山房下来,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走向请吃猪顿的东家。冬日的太阳暖暖地照在农家小屋的门前空地上,十来条八仙桌分两排整齐地摆开,桌上摆满了水果、瓜子之类的零食,还有清澈透红的家酿米酒。同村妇女多来帮忙,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烧菜、有的泡茶,忙得不亦乐乎。


不久,猪顿开场。依旧是自己小时候所见的风味,桌子中间放着满满的一大锅水煮新鲜猪肉,在小火炉上煮得“得得”地响。周围是各种放进汤锅煮着吃的菜肴:苦菜干、片状白笋、鲜嫩笋衣、卤水豆腐、新鲜白菜、凝结成块状的猪血等等,清醇甘香,油而不腻,回味无穷。不同的是食材都是上好的,不再用猪脖圈,而是上好的夹心肉。太阳底下,竹海中间,稻田旁边,农家小院,吃着清醇的猪顿,喝着醇美的米酒,听着熟悉的乡音,要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境美得多。


下午,我们还作了一次深度石马游,攀石马尖,看石马大峡谷,内容丰富而精彩,另文再叙吧。好客的东家还再三挽留我们吃了晚饭再回。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在石马吃猪顿 - 大漠胡杨 - 长荣

 

评论